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

[易筋經] 第九勢: 青龍探爪


第八勢: 三盤落地


第九勢: 青龍探爪


歌訣 :

青龍探爪,左從右出;
修士效之,掌平氣實;
力周肩背,圍收過膝;
兩目平注,息調必謐。


動作 :

左腳回收於右腳內側,成立正姿勢。
左臂屈肘收回於左腰間。
同時右肘微屈,吸氣,上體向左扭腰轉體,右手向體前探爪抓去,並吐氣發出“噓”聲,此時要求腰腹放鬆。
右手回收,向左46度方向做第二次探爪,再收回向左90度方向做第三次探爪。
然後,頭帶動軀幹沿逆時針方向轉動一小周,右手隨之書一小圓(上圖)。
兩眼隨右爪瞭望,如尋食狀。每次探爪均發出“噓”聲。
探爪時右臂一伸一縮,身體隨之轉後。
然後右手收回腰間,左手以同樣動作向右探爪(下圖)。







[易筋經] 第八勢: 三盤落地

前勢 九鬼拔馬刀


第八勢: 三盤落地


歌訣:

上齶堅撐舌,張眸意注牙;
足開蹲似踞,手按猛如拿;
兩掌各翻起;千斤重有加;
瞪睛兼閉口, 起立足無斜。


動作:

左腳向左跨一步,兩腳尖外撇。兩臂側平舉,掌心向下。
而後兩腿彎曲成騎馬蹲襠勢,同時兩掌下按,與膝齊平。
然後兩臂外旋,兩手翻為仰掌,兩腿同時緩緩伸直站立,
兩臂隨之慢慢上抬成側平舉。
下按時呼氣,意念兩掌心,如按浮木﹔
上抬時吸氣,彷彿兩掌心放有重物。
反覆做三至五次。









[易筋經] 第七勢 九鬼拔馬刀

前勢 出爪亮翅


第七勢 九鬼拔馬刀


歌訣:

側道彎肱,抱頂及頸;
自頭收回,弗嫌力猛;
左右相輪,身直氣靜。


動作:


兩臂分開成側平舉,手心向上。然後右臂屈肘,右手至頭後,腰略彎,頭略左擺,食指中指第一關節夾住左耳垂,食指微提,中指微下壓,並輕輕向右牽拉。同時左肘彎曲,左手背貼背部上移於兩肩胛之間,盡力上抬,手指向上,並向左轉體;微屈膝,低頭看右腳背。而後身體慢慢恢復原勢,頭左轉向後看(左圖)。  
定式後約靜立半分鐘。反方向再倣一次(右圖)。





Ref: http://omahung.ek21.com/29.htm

[易筋經] 第六勢 出爪亮翅



前勢 倒拽九牛尾勢


第六勢 出爪亮翅


歌訣:

挺身兼怒目,握手向當前;

用力收回處,功須七次全。


動作:

右腿用力蹬地,向前上一步,落於左腳內側,成立正姿勢。
兩臂均回收於腰間,拳心朝上。
然後兩拳變掌,同時向前推掌,掌心向前,指尖與肩齋平。  

向前推掌要重如推山。推掌時意想推窗望月,
返回時五指微張,慢慢收向兩脅,
意想海水返潮。反覆七次。

[易筋經] 第五勢 倒拽九牛尾勢


第四勢 摘星換斗


第五勢 倒拽九牛尾勢


歌訣:

兩腿後伸前屈;小腹運氣放鬆;

用力在於兩膀;觀拳須注雙瞳。



左手由上經左側至左胯外側,掌心向上,手指內屈,右手由背後伸至肩高時屈肘,變成虛握拳,上體與左腿成一條斜線,與地面約成45度。

右腳向右跨一步,同時向右轉體90度成右弓步勢,右膝關節彎曲,膝蓋不超過腳尖,外形動作似用力拉車狀。  呼吸自然,意念兩手心。

然後身體左轉,左腳向前上一步,左手伸向前,右手伸向後,動作相同,方向相反(右圖)。









第六勢 出爪亮翅


Ref: http://omahung.ek21.com/29.htm

[易筋經] 第四勢 摘星換斗


前式 韋馱獻杵


第四勢 摘星換斗


歌訣 :

隻手擎天掌覆頭 更從掌內注雙眸
鼻端吸氣頻調息 用力收回左右侔


動作 :

左臂由上經左下側劃弧,落於背後,手心向下,並盡力下按。
右掌心翻向內下,臂上舉,掌心向下﹔
同時脖子向右扭轉90度,頭上仰,目視右掌。
轉頸時右腳跟提起內轉與左腳成丁字步。身體重心在左腳(左圖)。 
定式後靜停約半分鐘,倣三五次深呼吸。
然後右手下落,左手上舉,向左做摘星換斗(右圖)。



第五勢 倒曳九牛尾勢

Ref: http://omahung.ek21.com/29.htm

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

[易筋經] 韋馱獻杵 第三式 掌托天門式

易筋經


前式 : 韋馱獻杵 橫擔降魔杵

第三    韋馱獻杵 掌托天門式


歌詞: 掌托天門目上觀, 足尖著地立身端, 力周腿脅渾如植, 咬緊牙關不放寬.
          舌可生津將顎抵, 鼻能調息覺心安, 兩拳緩緩收回處, 用力還將挾重看

動作: 兩腳開立, 雙手上舉, 掌心向上, 虎口相對, 呈月圓狀, 兩臂挺直, 全身伸展.
          吸氣時兩手用暗勁, 盡力上托, 同時, 目視指尖, 兩腳用力下蹬.
          呼氣時, 全身放鬆, 兩掌向前下翻.


第四式: 摘星換斗

Ref: http://omahung.ek21.com/29.htm

[易筋經] 韋陀獻杵 第二式 橫擔降魔杵


易筋經

前式: 韋陀獻杵

第二式 橫擔降魔杵


歌訣: 足趾拄地, 兩手平開, 心平氣靜, 目瞪口呆

動作: 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, 至兩側平舉, 立掌, 掌心向外.
          吸氣時, 胸部擴張, 臂向後挺.
          呼氣時, 指尖內翹, 掌心外撐.


第三式: 掌托天門式


Ref: http://omahung.ek21.com/29.htm

[易筋經] 韋馱獻杵




韋馱獻杵

立如柱式, 洽心正氣, 拱手當胸


歌訣: 立身期正直, 環拱手當胸, 氣足神皆斂, 心澄貌亦恭.

動作: 兩臂曲肘, 平舉至胸前, 屈腕立掌, 指尖向上, 掌心相對, 手型如拱.
          每吸氣時, 用暗勁掌跟內擠, 指尖外翹.
          每呼氣時, 小臂放鬆, 手型如拱.


第二式 橫擔降魔杵


Ref: http://omahung.ek21.com/29.htm

[易筋經] 預備式

預備式


預備式身體正直站立,腳尖外撇,兩腳與肩同寬。周身放鬆,澄心斂神。兩臂自然下垂,緊貼兩大腿外側,下頷微收,兩眼半睜半閉。做三次深呼吸。


[易筋經] 總綱

易筋經總論 一、易筋經總論原文
佛祖大意,謂登正果者,其初基有二︰一曰清虛,一曰脫換。能清虛則無障,能脫換則無礙。無障無礙,始可入定出定矣。知乎此,則進道有其基矣。
所雲清虛者,洗髓是也,脫換者易筋是也。其洗髓之說︰謂人之生感于情欲,一落有形之身,而臟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,必洗滌淨,無一毫之瑕障,方可步超凡入聖之門。不由此,則進道無基。所言洗髓者,欲清其內,
易筋者,欲堅其外。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,登壽域在反掌之間耳,何患無成。且雲︰易筋者,謂人身之筋骨,由胎稟而受之。有筋弛者,筋攣者,筋靡者,筋弱者,筋縮者,筋壯者,筋舒者,筋勁者,筋和者,種種不一,悉由胎稟。如筋弛則病,筋攣則瘦,筋靡則 ,筋弱則懈,筋縮則亡,筋壯則強,筋舒則長,筋勁則剛,筋和則康。 
若其人,內無清虛而有障,外無堅固而有礙,豈許入道哉?﹗故入道,莫先于易筋以堅其體,壯內以助其外,否則道亦難期。其所言易筋者,易之為言,大矣哉﹗易者乃陰陽之道也。易即變化之易也。易之變化,雖存乎陰陽,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。弄壺中之日月,搏掌上之陰陽,故二豎系之在人,無不可易。所以為虛為實者,易之;為剛為柔者,易之;為靜為動者,易之。高下者易其升降,后先者易其緩急,順逆者易其往來,危者易之安,亂者易之治,禍者易之福,亡者易之存,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,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複,何莫非易之功也。至若人身之筋骨,豈不可以易之哉?﹗
然筋人身之經絡也,骨節之外,肌肉之內,四肢百骸,無處非筋,無經非絡,聯絡周身,通行血脈,而為精神之外輔。如人手之能攝,足之能履,通身之活潑靈動者,皆筋之挺然者也,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?而病瘦 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?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,俾筋攣者易之以舒,筋弱者易之以強,筋弛者易之以和,筋縮者易之以長,筋靡者易之以壯,即綿泥之身可以立,成鐵石,何莫非易之功也,身之利也,聖之基也。此其一端耳。故陰陽為人握也,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,人各成其人,而人勿為陰陽所羅。以血氣之軀而易為金石之體,內無障,外無礙,始可入得定去,出得定來。然此著功夫,亦非細故也。而功有漸次,法有內外,氣有運用,行有起止,至藥物器製,節候歲月,飲食起居,始終各有征驗。
入斯門者,宜先辦信心,次立虔心,奮勇堅進,如法行持而不懈,自無不立躋聖域矣。般刺密諦曰︰此篇就達摩大師本意,言易筋之大概,譯而成文,毫不敢加以臆見或創造一語。后篇行功法則具詳原經譯義,倘遇西竺高明聖僧,再請琢磨可也。



二、膜論
夫人之一身,內而五臟六腑,外而四肢百骸;內而精氣與神,外而筋骨與肉,共成一身也。如臟腑之外,筋骨主之,筋骨之外,肌肉主之;肌肉之內,血脈主之,周身上下,動搖活潑者,此又主之于氣也。是故修養之功,全在培養血氣者,為大要也。即如天之生物,亦各隨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焉,況于人生乎?況于修煉乎?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,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,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,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,是一而二,二而一者也。
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,則不可。專煉有形而棄無形,更不可。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,而不相違,乃成不壞之體。設相違而不相倚,則有形者亦化而無形矣。
是故煉筋必須煉膜,煉膜必須煉氣。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,煉膜難而煉氣更難也。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跟,后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。務培其元氣,守其中氣,保其正氣、獲其腎氣,養其肝氣,調其肺氣,理其脾氣,升其清氣,降其濁氣,閑其邪惡不正之氣,勿傷于氣,勿逆于氣,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。使氣清而平,平而和,和而暢達,能行于筋,串于膜,以至通身靈動,無處不行,無處不到。氣至則膜起,氣行則膜張。能起能張,則膜與筋齊堅固矣。如煉筋不煉膜,而膜無所主,煉膜不煉筋,而膜無所依。煉筋煉膜而不煉氣,而筋膜泥而不起,煉氣而不煉筋膜,而氣 而不能宣達流串于筋絡。氣不能流串,則筋不能堅固,此所謂參互其用,錯綜其道也。俟煉至筋起之后,必宜倍加功力,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,與筋齊堅著于皮,固于內,始為子母各當,否則筋堅無助,比如植物無土培養,豈曰全功也哉?﹗ 般刺密諦曰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,煉膜以煉氣為主。然此膜人多不識,不可為脂膜之膜,乃筋膜之膜也。脂膜腔中物也﹗筋膜骨外物也。筋則聯絡肢骸,膜則包貼骸骨。筋與膜較,膜軟于筋,肉與膜較,膜勁于肉,膜居肉之內,骨之外,包骨襯肉之物也。其狀若此,行此功者,必使氣串于膜間,護其骨,壯其筋,合為一體,乃曰全功。
三、內壯論
內與外對,壯與衰對。壯與衰較,壯可久也。內與外較,外勿略也。內壯言堅,外壯言勇,堅而能勇是真勇也,勇而能堅是真堅也,堅堅勇勇,勇勇堅堅,乃成萬劫不化之身,方是金剛之體矣。
凡煉內壯,其則有三︰
一曰守此中道,守中者,專于積氣也。積氣者,專于眼耳鼻舌身意也。其下手之要,妙于用揉,其法詳后。
凡揉之時,宜解襟仰臥,手掌著處,其一掌下胸腹之間,即名曰中。惟此中乃存氣之地,應須守之。守之之法,在乎含其眼光,凝其耳韻,勻其鼻息,緘其口氣,逸其身勞,鎖其意馳,四肢不動,一念冥心,先存想其中道,后絕其諸妄念,漸至如一不動,是名曰守,斯為合式。蓋揉在于是,則一身之精氣神俱注于是,久久積之,自成庚方一片矣。設如雜念紛紜,馳想世務,神氣隨之而不凝,則虛其揉矣,何益之有。
二曰,勿他想,人身之中,精氣神血不能自主,悉聽于意,意行則行,意止則止。守中之時,意隨掌下,是為合式。若或馳意于各肢,其所凝積精氣與神,隨即走散于各肢,即成外壯,而非內壯矣。揉而不積,又虛其揉矣,有何益哉。
三曰,待其充周。凡揉與守,所以積氣,氣既積矣,精神血脈悉皆附之。守之不馳,揉之且久,氣惟中蘊而不旁溢,氣積而力自積,氣充而力自周。此氣即孟子所謂,至大至剛,塞乎天地之間者,是吾浩然之氣也。設未及充周,馳意外走,散于四肢,不惟外壯不全,而內壯亦屬不堅,則兩無是處矣。般刺密諦曰︰人之初生,本來原善。若為情欲雜念分去,則本來面目,一切抹倒。又為眼耳鼻舌身意,分損靈犀,蔽其慧性,以致不能悟道,所以達摩大師面壁少林九載者,是不縱耳目之欲也。耳目不為欲縱,猿馬自被其鎖絆矣。故達摩大師得斯真法,始能只履西歸,而登正果也。此篇乃達摩佛祖心印,先基真法,在守中一句,其用在含其眼光七旬。若能如法行之,則雖愚必明,雖柔必強,極樂世界,可立而登矣。
四、揉法
夫揉之為用,意在磨礪其筋骨也。磨礪者,即揉之謂也。其法有三段,每段百日。
一曰,揉有節候。如春月起功,功行之時,恐有春寒,難以裸體,只可解開襟,次行于二月中旬,取天道漸和,方能現身下功,漸暖乃為通,便任意可行也。
二曰,揉有定式。人之一身,右氣左血,凡揉之法,宜從身右推向于左,是取推氣入于血分,令其通融。又取胃居于右,揉令胃寬,能多納氣。又取揉者,右掌有力,用而不勞。
三曰,揉宜輕淺。凡揉之法,雖曰人功,宜法天義,天地生物,漸次不驟,氣至自生,候至物成。揉若法之,但取推蕩,徐徐來往,勿重勿深,久久自得,是為合式。設令太重,必傷皮膚,恐生斑痱。深則傷于肌肉筋膜,恐生熱腫,不可不慎。
五、采精華法
太陽之精,太陰之華,二氣交融,化生萬物。古人善采咽者,久久皆仙。其法秘密,世人莫知,即有知者,若無堅志,且無恆心,是為虛負,居諸而成之者少也。凡行內煉者,自初功始,至于成功,以至終身,勿論閑忙,勿及外事。若采咽之功,苟無間斷,則仙道不難于成。其所以采咽者,蓋取陰陽精華,益我神智,俾凝滯漸消,清靈自長,萬病不生,良有大益。其法︰日取于朔,謂與月初之交,其氣方新,堪取日精。月取于望,謂金水盈滿,其氣正旺,堪取月華。設朔望日,遇有陰雨,或值不暇,則取初二、初三,十六、十七,猶可凝神補取。若過此六日,則日昃月虧,虛而不足取也。朔取日精,寅卯時高處默對,調勻鼻息,細吸光華,合滿一口,閉息凝神,細細咽下,以意送之,至于中宮,是為一咽。如此七咽,靜守片時,然后起行,任從酬應,毫無妨礙。望取月華,亦準前法,于戌亥時采吞七咽,此乃天地自然之利,惟有恆心者,乃能享用之,亦惟有信心者,乃能取用之。此為法中之一部大功,切勿忽誤也。

孫思邈 養生铭


孫思邈 養生铭
怒甚偏傷氣,思多太損神。
神疲心易疫,氣弱病來侵。
勿使悲歡極,當令飲食均。
再三防夜醉,第一戒晨嗔。
亥寢鳴天鼓,寅興漱玉津。
妖邪難侵犯,精氣自全身。
若要無諸病,常當節五辛。
安神宜悅樂,惜氣保和純。
壽夭休論命,修行在本人。
倘能遵此理,平地可朝真。


熱門文章